在今天举办的“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针对近期热议的“抗疫成果等同于为每个中国人增加十天寿命”的观点进行了首次回应。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深刻阐述了他对于人民健康、经济发展与抗疫成果之间关系的理解。
此前,李稻葵在今年5月曾发表观点,指出过去两年的抗疫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民平均寿命。他提到,如果没有有效的防疫措施,过去两年可能会有高达400万的生命损失。他认为,每一次疫情下生命的挽回,都相当于让每个人多活了十天。李稻葵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
在今天的峰会上,李稻葵强调:“我并不是单纯从数字上去解读这个问题,而是更多地关注抗疫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他进一步指出,人民健康是经济发展的基石。而抗疫的成果不仅在于挽救了多少生命,更在于为每一个百姓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宝贵的时间。在他看来,延长生命的根本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实现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李稻葵还着重提到了弱势群体的问题。他表示,疫情对企业主体和中低收入人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些为餐馆打工、在酒店打扫、在机关和工厂做保洁的人们,在疫情影响下失去了工作的依靠和收入。“他们是真正的沉默群体,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支持。”李稻葵强调,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他认为,只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人的福祉,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此次峰会上,李稻葵的发言再次展现了他深厚的经济理解和社会责任感。他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以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和繁荣。他的发言在观众中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学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