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芬兰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定期适量献血对于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具有预防心脏病的意想不到的好处。
经过对芬兰东部超过2万名成年人的调查,专家们发现,与经常献血的人相比,从不献血的人心脏病发病率高出两倍。这一发现与人体血液中铁含量过高的危险性密切相关。适量献血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铁含量,从而减轻心脏病的患病风险。
英国营养基金会科学部主任玛格丽特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她指出,血液中过多的铁和铜会加速血脂氧化,这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反复适量献血可以降低血液黏滞性,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体力活动减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这部分人的血脂长期较高,脂肪在血管内壁沉积并被氧化后,会降低血管弹性,引发动脉硬化,进一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定期献血者来说,他们的血液中血脂较低,血液得到稀释,降低了患动脉硬化的风险。
有些人担心反复献血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没有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来说,献血400毫升不会对脑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
定期献血还可以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的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会逐渐下降。献血后,会受到刺激,释放储备的成熟血细胞,并促进血细胞生成。这种刺激使保持旺盛活力,只要间隔时间超过4个月以上的适量献血对身体是有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过量献血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献血者可能会丢失大量红细胞,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在剧烈运动时可能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过量献血还会导致血清铁蛋白大量降低,血红蛋白合成减缓,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在献血时应该遵循适量原则,确保个人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