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研发新型无创血糖监测设备,科技助力糖尿病管理
近日,天津大学传来喜讯,徐可欣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人体血糖监测设备。这一设备采用前沿光学技术,不仅能在单日内实现无创伤、快速、准确的血糖水平监测,而且成功终结了糖尿病患者长期以来忍受的针扎血检之苦。相关成果已经发表在《生物医学光学快报》上。
众所周知,人体在摄入食物后,血糖水平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并在之后逐渐回落。这一变化过程会引发皮肤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变化,而这些光学信号恰恰能够间接反映人体的血糖水平。这一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验证。无创血糖测量是一个集光谱学、医学和仪器科学于一体的复杂课题,实现起来面临诸多挑战。
徐可欣教授团队专注无创血糖测量研究长达20年,在理论、技术和仪器开发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针对降低人机接口与皮肤随机变化扰动、消除个体差异等问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多位置环状接收光谱信号以及差分数据处理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能够大大抑制体温波动、皮肤出汗以及人机接口变化等因素的干扰,显著提高测量准确性。更令人欣喜的是,团队还提出了浮动基准点数值等抑制皮肤散射差异影响的新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属于国内首创,还获得了两项美国专利授权。
目前,该团队所研制的无创血糖监测仪器已经能够成功实现进食后2至3小时内连续监测血糖变化曲线,检测误差控制在0.5至1mmol/L的范围内。这一创新产品无疑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这一重大突破不仅展示了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彰显了天津大学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实力。期待未来,这一技术能够进一步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市场,为更多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