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空气中的湿度开始悄然降低,秋燥的邪气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敌人。人们不仅可能出现皮肤发干、嗓子干痛等秋燥症状,而且“烂嘴角”的患者也明显增多,特别是儿童群体更为常见。
每当“烂嘴角”的问题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小灾难,悄无声息地侵袭着人们的口角。口角出现细小的裂纹、小泡,局部潮红,甚至伴随疼痛和少量血性渗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体验。
在中医看来,“烂嘴角”属于“唇风”的范畴,这是由于风火毒邪与唇部相互博弈的结果。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此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也可以熏灼唇部。血虚生风、燥邪所伤也可能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
临床营养学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烂嘴角”的一大诱因:维生素B2的缺乏。这种维生素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口角炎,还可能引发“地图舌”、脂溢性皮炎、外生殖器炎症、贫血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如何预防“烂嘴角”呢?我们要注意调整饮食,荤素搭配,多吃养血滋阴、清热润燥的食物。动物肝脏、蛋黄、瘦肉、大枣、黑豆、豆豉、酵母、牛奶等是养血滋阴的佳品;而苋菜、菠菜、上海青、甘蓝、蜂蜜、杏仁等则能滋阴润燥。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但在烹调时要避免高温加热过久,以免破坏大部分维生素B2,影响补充效果。
除此之外,局部外用鲜马齿苋加麻油捣碎外敷,也能起到润燥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烂嘴角”的炎症反应大多并非细菌感染所致,因此切勿随意服用抗生素。如果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对于阴血亏虚的患者,中药应以滋阴补血为主,并慎用寒凉药物。
让我们从饮食做起,调整生活方式,远离“烂嘴角”的困扰,享受立秋后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