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广大地域,跳绳这项简单而又充满活力的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令人惊讶的是,超过九成的跳绳爱好者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正确。幸运的是,有着五十多年跳龄的中国绳王胡平生先生所传授的跳法,经过科学验证,证明其极为有效且合理。
跳绳这项运动,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需要细致入微的技巧。关键在于手腕的运用。手腕是跳绳过程中的核心力量源泉,通过手腕发力,可以节省体力,让人能够持续跳跃而不易感到疲劳。一些人跳多了之后小臂会酸痛,这往往是因为小臂也随着绳子在甩动。正确的做法是两手心朝下,尽量向下或者相对,以便手腕发力。这样的技巧在乒乓运动中扣杀动作中也有所体现。
除了手的动作,跳绳时脚的动作也同样重要。起跳和落地时都应使用前脚掌,而后脚跟地则应避免,这样可以防止长时间跳跃对大脑、脚踝和脊柱等部位的损伤。膝盖微曲,缓和冲击,避免跳起后两脚往前伸,以免在高难度动作后无法连跳甚至出现危险。跳绳时也要注意身体的自然弯曲和呼吸的节奏。
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后,连跳的技巧便显得尤为重要。初学者在尝试高难度动作时常常无法连贯,这可能是由于手臂张开导致的,但即使使用正确的跳法也有可能会遇到协调问题。双摇等动作的连贯需要掌握节奏,只有通过掌握节奏才能将不同的动作连成一整套流畅的套路。协调性的练习可以通过不拿绳子的空跳来进行,模拟跳绳的动作,有节奏地穿插不同的动作。
跳绳结束后,不要立刻停下,应继续以较慢的速度跳绳或步行一段时间,让血液循环恢复正常。随后进行一些伸展和缓和的动作,以放松身体。这就是真正的结束。
本文由彭道敬负责编辑整理,希望各位跳绳爱好者能够从中受益,提高跳绳水平,享受这项充满活力的运动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