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樟脑丸”可能致癌的警示
一些常见的“樟脑丸”并非来源于自然的樟树叶提取,而是含有从煤或石油中提炼的萘。这种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据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这一发现源于一个偶然的机遇。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华人生物化学家薛定,为了保护他培养的实验线虫免受螨虫侵害,在自己的实验室放置了含有萘的樟脑丸。结果部分线虫的细胞并未按照正常程序凋亡,而是持续生存。
细胞凋亡是机体清除多余细胞的重要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程序促使细胞“自杀”。本应凋亡的细胞未能如期死亡,持续生存并无限增殖,这种现象与癌症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深入研究萘对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薛定和他的同事在含有萘的环境中进行了线虫培养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含萘的油脂薄膜上生长的部分线虫,体内至少有一个应该凋亡的细胞并未死亡。而在体内缺少一种关键凋亡酶——胱天蛋白酶的线虫,在普通环境下平均有1.5个细胞拒绝凋亡,在萘含量与普通樟脑丸相似的环境下则有8.5个这样的细胞。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当萘与线虫或人类的胱天蛋白酶直接接触时,会使后者几乎完全失去活性。薛定指出,如果体内缺乏正常工作的胱天蛋白酶,可能会扰乱整个凋亡进程,导致细胞“自杀”的指令无法传递。他担忧地表示,由于线虫和人类在凋亡过程中的许多相关蛋白质是共有的,萘可能会对人体产生类似影响,从而促使肿瘤的生长。
在此,我们推荐您阅读关于肿瘤治疗的文章,从战争到和平的治疗观念转变,以及如何通过日常习惯预防肿瘤的发生。了解常见癌肿的诱发因素、儿童癌症的高发年龄段以及抑郁症与癌症之间的密切关系等健康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食后感觉,警惕身体的微妙变化。(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