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抽检过程中,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部分单位的食品存在不合格情况。最近,米及米制品被检测出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镉,该局并未依法公开不合格产品的品牌、生产单位及销售单位信息,对可能存在的危害性也保持沉默。这种情况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度的质疑。
对于被检出的镉超标大米,广州市太洋海鲜酒家的经理表示,他们所售的大米是分两批采购的,提供给客人的大米并没有问题。该酒家的一名员工透露,提供给员工的大米价格远低于客人所吃的大米。对于大米的镉超标问题,该酒家并未向消费者公开告知。
同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食堂也被发现使用了镉超标的大米。该学院在官网上声明,超标大米并未流入餐桌。对于具体是哪些品牌的大米存在超标问题,以及大米的来源等关键信息,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公布时却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尽管最终公布了部分信息,但对于产品的流向和查获数量等关键信息仍然保持沉默。
消费者和专家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提出质疑。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毅表示,信息公开越透明,越能减少社会恐慌。而对于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故意隐瞒信息,人们不得不怀疑其是否在为不合格产品充当“保护伞”。一位广东的食品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则透露,部分负责人由于顾及经济发展压力,对食品企业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这也使得食品安全信息难以公开透明。
对此,消费者和专家呼吁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公布详细的调查过程和结论,公开不合格产品的品牌、生产单位、销售单位等信息,查清并公布不合格产品的流向。有关部门应对故意隐瞒信息的责任人进行行政问责。信息公开的挤牙膏式做法必须得到改变,公众有权知道关于食品安全的全部真相。